• <acronym id="12mmz"></acronym>

    1. <b id="12mmz"><acronym id="12mmz"></acronym></b>

      <u id="12mmz"><p id="12mmz"></p></u>

      百姓生活首頁新聞中心百姓播報百姓心聲智慧揚州百姓教育房產理財 電視直播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頻道>教育資訊

      揚州大學今迎建校120周年華誕 百廿揚大正青春

      2022-05-23 15:44:13

      揚州大學校門。資料圖片

      “揚州大學,通州溯源,六校聚合,屹立蘇中?!?/p>

      在奔流激蕩的歷史大潮中,揚州大學的辦學史詩,縱橫兩個甲子,歷久彌新、熠熠生輝,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今天,揚州大學迎來建校120周年華誕。

      120年前,通州興學、奠基立業。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在南通興教辦學,開創我國近代民辦教育的先河。其1902年籌辦的通海農學堂和通州師范學校,是今日揚州大學百廿校史的源頭。

      70年前,遷至揚州、艱苦創業。1952年,蘇北農學院、蘇北師范??茖W校在古城應時而生。此后,其他四所大中專院校相繼在揚建立。一部鐫刻著揚州大學前身六所高校艱辛創業史的輝煌長卷徐徐展開。

      30年前,六校聚合、共建大業。1992年,在揚辦學的六所高校在全國開創合并辦學之先河,以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奏響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序曲。

      新時代,以質圖強、力爭一流。合并辦學30年,揚州大學循著“聯合-合并-調整-提高”的改革發展之路,從體制整合到要素融合,從學科競合到文化化合,為百廿文脈傳承續寫嶄新華章。

      百廿光陰,春秋代序,歲月如歌。在歷史軸線上,揚州大學始終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皳P州大學一直以創始人張謇先生的‘教育興國’宗旨淬煉初心,以‘堅苦自立’精神強化內涵,以‘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理念勇擔使命,扎根中國大地,堅持立德樹人,奮力開創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境界?!睋P州大學黨委書記焦新安說。

      “堅苦自立,實學研攻,往績可述,來績無窮?!苯袢罩畵P州大學,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大力推進學科融合發展,形成了“文科底蘊深厚、農科優勢突出、科學人文交融、分類協調發展”的辦學特色,綜合實力穩居全國高校百強并持續攀升,連續獲評江蘇省屬高校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第一等次,在培養卓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教學研究、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推動文化傳承創新、推進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卓然貢獻。

      心懷家國,頂天立地著文章

      近年來,揚州大學堅持心懷“國之大者”,實施“頂天立地”戰略,以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江蘇省優勢學科、11個ESI前1%學科為牽引,在服務鄉村振興、糧食安全、種源安全、健康養殖與食品安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南水北調工程、“雙碳”戰略等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展示了“揚大擔當”。

      “學校充分發揮農科傳統優勢,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前沿方向,聚力創建一流學科,聚焦培養一流人才,以持續性產出的高質量農業科技成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睋P州大學校長丁建寧說。

      農科是揚州大學的傳統優勢,多年來,學校形成了服務“從農田到餐桌”全產業鏈的農業食品安全優勢學科群,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7項?!笆濉逼陂g,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5項,實現了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全覆蓋”,為牢牢端好中國人的飯碗貢獻了“揚大力量”。

      “作為長三角區域‘第一糧倉’、我國南方最大的粳稻主產區,江蘇稻米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敝袊こ淘涸菏?、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說。在他的帶領下,揚州大學作物學學科圍繞糧食安全這一重要命題開展研究,并取得累累碩果。近5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項,產生了極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2018年,由張洪程院士領銜完成的“多熟制地區水稻機插栽培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項目成果在蘇、皖、鄂、贛等地大面積示范推廣,僅在2015至2017年間,就累計應用8952.7萬畝,新增效益114.9億元。

      基因Ⅶ型新城疫新型疫苗,是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城疫疫苗,也是首個有效防控鵝新城疫的疫苗,可同時預防雞群和鵝群中的新城疫。截至2019年,該疫苗累計生產銷售75.1億羽份,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推廣應用,為養殖企業增效50多億元。2019年,該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領銜這項工作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劉秀梵。近半個世紀以來,劉秀梵帶領獸醫學研究團隊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圍繞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畜禽健康養殖、人獸共患病防控等國家重大需求,研創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創新成果,為我國動物疫病防控作出了卓越貢獻。如今已81歲高齡的劉秀梵院士,依然活躍在動物傳染病學研究的前沿。

      2018年、2022年,由劉秀梵院士領銜的“動物傳染病學教師團隊”和由張洪程院士領銜的“水稻豐產優質技術創新教師團隊”先后入選教育部首批、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自然科學研究要有‘頂天立地’的胸懷,人文社科研究也要有‘頂天立地’的氣度。要通過不斷創新,凝練優勢和特色,培養學術隊伍,構筑研究高地?!倍〗▽幷f。

      從“中國寶卷研究”到國家清史工程之《清宮揚州御檔》研究,從《揚州通史》纂修到打造淮揚文化研究“新高地”,從服務南水北調工程到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貢獻智慧……作為地方綜合性高校,揚州大學不斷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人文社科研究守正創新,書寫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新篇章,走出了一條“頂天立地”的發展之路。

      近十年,學校承擔完成了《清史·樸學志》等一批重大項目,獲得人文社科類省部級成果一等獎16項,其中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1項。1項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累計發表人文社科類高水平論文近3000篇。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育英才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學校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大德大智大氣和鮮明揚大烙印的一流人才?!苯剐掳舱f。

      多年來,揚州大學誕生的道德典型層出不窮?!皰赍X大賽”大學生群體、寒夜跳河救人不留名的大學生仲磊等9人(群體)入選“中國好人榜”“江蘇好人榜”;勇擒歹徒的女大學生劉丹、徐夏,被授予“全國見義勇為模范群體”榮譽稱號;退休后立志為學生再作300場報告的楊福新教授獲江蘇省道德模范提名獎……揚大師生用實際行動為立德樹人培土澆水。

      學校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全國率先開展“卓越教學”探索與改革,大力推進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模式變革、教學體系重構,有效激發了人才培養的活力。

      2016年,首次通過《揚州大學本科教學卓越框架》,系統構建了本科教學內涵式發展的“四梁八柱”。不久前,學校又公布該框架的“2.0版本”,進一步制定專業品牌化提升、一流課程建設等“八大戰略”,擘畫出多元融通的教學改革藍圖。

      近十年,揚州大學教育教學的品牌引領效應不斷凸顯:獲批2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32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成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3門,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0門;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國家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獎1項;2名“土生土長”的院士、60余名國家級人才領銜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校堅持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創新創業教育賦能一流人才培養,為青年學生鋪就夢想之路?!苯剐掳舱f,通過構建“三聯三融,四位一體”地方綜合性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扎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自2017年以來,學校先后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薄叭珖咝嵺`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實現了高校創新創業領域國家級榮譽的“大滿貫”。此外,還多次獲得中國“互聯網+”大賽金獎,連續7次捧得全國“挑戰杯”競賽“優勝杯”。

      為鼓勵學生投入創業“實戰”,揚州大學搭建了占地9100余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園和24000余平方米的大學科技園,目前入駐創客企業125家,創造產值超1億元。學校還積極與企事業單位及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400個。

      “我們依托學科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在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推動一流人才培養,為學生人生出彩搭建廣闊舞臺?!倍〗▽幷f。

      從“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帕米爾高原上的“白衣圣人”吳登云,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麻風村里的白求恩”董淑猛;從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科學家孫強,到“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當代作家畢飛宇;從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杰出獸醫”陳淑芳,到返鄉創業、投身鄉村振興的全國人大代表魯曼……揚州大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學子。

      如今,數十萬校友正帶著揚州大學的鮮明烙印,在海內外各行各業筑夢逐夢、建功立業。

      道啟未來,踔厲篤行續華章

      揚州市人民醫院整體劃轉成為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總投資20.5億元的廣陵學院新校區交付使用、市校合作共建現代農業科教示范園區生態智慧牧場建成啟用……過去十年,揚州大學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在科技服務、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合作、決策咨詢、資源共享等領域,持續對接地方需求,校地合作謀篇布局、鏗鏘落子,名城與名校交相輝映,一盤合作共贏的大棋局陸續鋪開。

      揚州大學和揚州市的深度合作,不僅成為校地合作的“范本”,也成為揚州大學開放辦學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學校依托揚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等平臺,構建學校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網絡,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先后與50多個地方政府以及中國牧工商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深度合作,與56個國家(地區)的283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交流合作關系,建立350多個農業推廣基地,取得社會經濟效益450多億元。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揚州大學技術轉讓收入達2.3億元,位列全國高校第三。

      “經過建校120年的歷史積淀、合并辦學30年的改革創新,特別是近年來的加速發展,學校正處于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態最優、發展水平最高的時期?!苯剐掳舱f。

      一系列指標的突破、一系列成績的取得、一攬子大事的落地,在揚大人看來,得益于“六個堅持”這一“法寶”,即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初心使命不動搖,堅持“統籌協調、重點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開放辦學,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學校黨委在管黨治校過程中,不斷優化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體制機制,形成了具有揚大特色的治理體系,建立健全系統完備的謀劃機制、決策機制、落實機制、督查督辦機制、考核機制、周報機制等。近3年,學校連續獲評江蘇省屬高校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第一等次。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在啟動實施的“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揚州大學提出“人才聚集戰略”“學科化合戰略”“品牌發展戰略”“開放合作戰略”“文化引領戰略”等五大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了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

      百廿載奮楫篤行鑄就輝煌,雙甲子臻于至善再展宏圖。如今的揚州大學,正以昂然之姿邁入新征程。6000余名教職員工、48000余名青年學子,將從百廿校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書為犁、以夢為田,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奮力續寫新時代的“揚大傳奇”。

      【編輯:張璐】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